和孩子一起看故事
作者:虹口实验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6日
虹口实验 2015年12月6日
问题描述
儿童故事篇幅简短,情节简单有趣,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与感染力,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孩子成
教师解答

儿童故事篇幅简短,情节简单有趣,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与感染力,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跟孩子一起讲故事能够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对孩子将思维迅速转化成语言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描述,可以使孩子体验故事,养成认真、诚实等品质,塑造孩子真、善、美的良好品格;同时还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一、故事读本的选择

    首先,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发展的情况选择适宜的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如何选择故事读本?

    第一,教育意义层面

    如故事《魔法亲亲》,讲的是小浣熊奇奇不愿意去上学,因为他不愿意离开妈妈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妈妈向他保证,他一定会喜欢新学校,并告诉他一个秘密——妈妈在小浣熊的掌心印上一个吻,这样每当小浣熊在学校感到孤独的时候,把掌心轻按在脸颊,妈妈的吻就会温暖他的心,就不会再孤独和害怕了。温情十足的故事适合那些害怕离开家独自生活一段时间的孩子,非常真实地反应出初入陌生环境时,孩子的内心感受和情绪。而妈妈轻轻印在掌心的吻,带给孩子十足的安全感和勇气,让他挺胸面对原本令自己恐惧的事。故事《魔法亲亲》,生动而深情地传达了妈妈对孩子亲密浓郁的爱,也准确地告诉了为人父母者怎样与孩子进行最有效的沟通,故事思想内容健康、积极,主题明确,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故事读本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有启发性、教育意义的读本,如果孩子要上幼儿园了,生活自理能力还不理想,家长就可以选择如何教育孩子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衣服等能促进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读本;如果孩子不会与同伴交往,家长可以选择如何教育孩子有礼貌地与人交往的读本;如果孩子有撒谎行为,家长可以选择如何做个诚实的孩子的读本。此外,家长还可选择一些遵守一定社会规则、学习尊重和理解他人、助人为乐等的故事读本,宣扬真、善、美,使孩子在故事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第二,故事情节层面

    5岁以前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生活经验不足,所以选择的故事情节和结构不宜起伏过大。《阿立会穿裤子了》这个故事,情节单纯,只有一条主线,就是阿立会穿裤子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件,但是,充满了早期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观念。阿立在不会穿裤子的时候,因为一只脚穿裤子,另外一只脚无法独立站住而跌倒了。他放弃了穿裤子,光着屁股跑到外面去,遇到了一只又一只嘲笑他光屁股没尾巴的动物。后来,他看到白鹤一只脚站着,于是决定要学白鹤独立,没想到又摔了一跤,屁股坐在地上弄脏了。阿立只好回家去,在妈妈帮他把屁股洗干净之后,阿立发现躺着可以穿上内裤,当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穿上短裤。啊!阿立终于会穿裤子了。对成年人来说这个故事太简单,缺少跌宕的情节,但却贴合了2岁左右孩子的心理需求,人物阿立的形象栩栩如生、生动有趣,故事节奏明快又风趣幽默,是为低龄孩子量身创作的图画书。其它情节生动有趣、想象奇特、动作性强、构思巧妙、情节和语言循环往复,人物形象及其动态贴近孩子生活经验的故事,都是适宜的选择。

    第三,图文关系层面

    孩子在翻图画书时,是直接进入图画的世界,由图来了解世界,而且他们不会放过图画里的任何细节,并以此来设法了解画里的意思,幼儿是由图画进入语言世界的,所以图画在故事读本的选择中非常重要。如,故事《阿立会穿裤子了》,我们看到画者用简洁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愣头愣脑的小男孩;我们也看到画者用儿童画般稚嫩的风格勾勒出一些活跃调皮的动物朋友;我们还看到画者用色块铺陈出妈妈的温暖平实。在大片白色的背景下,以温馨的色彩营造具有特色的儿童阅读欣赏空间,不仅是与故事风格的匹配,而且考虑到早期儿童对图画阅读的理解。故事用简洁和清晰的图像、明快稚气的画面引领儿童的视觉阅读。再如故事《彩虹色的花》中,画面信息丰富、艺术性强,线条简单,色彩原汁原味,运用厚重的纹理、大块的色彩和细致的笔触,描绘了彩虹花不同的七种颜色,给这本书带来一种原始粗犷的美,它鲜亮的色彩,简洁而稚拙的图画,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这个读本背景简单、层次鲜明,布局美观大方,文字位置清楚、恰当,富有感染力,能吸引孩子。

    我们在为孩子选择故事读本时应注意选择图文并茂、大一点的画面,图画书中精致优美的插图要能充分地说明文字内容,插图表现出来的细节又为孩子想象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年龄越小,颜色越要鲜艳和谐,文字越要简洁。儿童书的图画主要的作用是在孩子心中创造一个立体的故事世界,而色彩不但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更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和非凡的审美能力。为培养孩子有品质的审美能力,应该让他从小多接触有品质的儿童书。在西方,几十年来一直受欢迎的经典童书大部分都具有色彩和谐雅致的画面。孩子在幼儿期读到的图画就是他对世界认知的基础,是陶冶其心灵的一个艺术载体,图画如果是美的、高品质的、丰富的,那么想象力就必然是美的、高品质的、丰富的。选择故事读本的关键是看画面颜色是否和谐美观,是否与故事内容相吻合,图文是否一致。家长在选择故事读本时还要分辨出是绘本还是电脑制作,我们还是提倡家长选择绘本。

    第四,语言层面

    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语言通常具有简洁、浅显、生动、准确等特点。在孩子了解世界的最初阶段,我们给孩子阅读的书一定要语言简洁干净,这样可以让孩子更迅速、更愉快地进入故事世界里。从小接触简洁而规范的语言,能为日后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打好基础。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的语言,每幅图只有一句话,非常简洁。故事《追追追》中的语言:“我追、我追,只要我追上这条鞭子,一定丢不了!”。故事《阿立会穿裤子了》的语言:“你们看!这是我的裤子!是妈妈帮我做的哦!是我自己穿上的哦!”大家都说:“真好啊!真好啊!我们也好想穿妈妈做的裤子哦!”这些语言简单、生动,适合孩子的特点,能很快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再有,孩子喜欢听重复的结构,而越小的孩子越喜欢。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结构、文字的重复带给他们一种安全感,符合幼儿的学习心理。如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中,语言重复而富节奏,既温馨又朗朗上口,故事中重复的语言:“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 ”。我们在给孩子选书的时候,不妨小声念出来,看看是不是朗朗上口,简练易懂,多选择一些有重复性语言的故事。

    第五,知识经验与年龄特点层面

    根据幼儿认知心理发展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某一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的特点,应选择符合孩子认知经验水平、贴近孩子日常生活经验、主题涉及面广、能引起孩子共鸣的故事。教育孩子,简单地讲大道理是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的,更多的道理是要在引起了孩子的共鸣以后才能为他所接受。如《魔法亲亲》中讲的就是那些第一次离开妈妈去上学孩子的分离焦虑,那些随分离而涌现的焦虑、恐惧、不安和失措,对于才刚开始学习面对逐渐扩展的生活圈与人际关系的小小孩来说,实在是难以招架的压力,仿佛觉得只要离开父母或自己所爱的人,就会失去爱的保障,所以他们希望父母永远陪伴着。这样的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孩子易于理解,能让孩子喜欢。

    家长还应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和难度适宜的原则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故事书:

    一岁,应选择有大幅图画的书,画面造型应大而简单,色彩要鲜艳清晰,线条要单一,内容能反映他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如房屋、日常用品、动物、玩具等,并逐渐增加画片中的物品和景色,如树、花等。如故事《蹦》、《认知圆圆书——蔬菜、水果》、《谁的宝宝?》、《藏猫猫》、《小老虎睡觉了》。

    二岁,应选择包含简单内容的图画书,色彩鲜艳明朗,人物动作突出,有简短有趣的故事,有反映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简单的故事,或有一些押韵的短句教他们跟着念,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的“生活类、认知类图书”最适合两岁左右的幼儿。注意:这个年龄的孩子可能会把书撕破,而且此时他们对纸、图画书也最感兴趣,甚至可以把撕过的书拼起来继续看,就像对新书一样感兴趣。如故事《米菲在动物园》、《宝宝在说什么?》、《红和蓝》、《大和小》、《我喜欢书》。

    三岁,应选择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形象生动、色彩和谐美观,并配有短句的图画书,而在内容上应选择生动有趣的动物故事、家庭生活以及各种与儿童生活经验相符合的图书。如故事《谁藏起来了》、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的故事《第五个》、故事《彩虹色的花》、《鼠小弟的小背心》、《逃家小兔》。

    四岁,孩子想象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有意注意、思维的分析、推理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可选择情节较为复杂、画面之间联系较明显的单项多幅的图书,内容可选择那些情节紧张、刺激或具有较丰富内涵的故事,也可以选能充分发挥孩子想象力的故事。如,故事《好饿的毛毛虫》、讲自我认知的《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也可以飞》、讲情绪管理的《生气汤》、讲爱的主题的《猜猜我有多爱你》。

    五岁,孩子的有意注意、思维分析、概括、判断能力和想象力都有了很大发展,因此可为他们选择情节较丰富、复杂的图书,以延伸幼儿生活经验,刺激想象力。还可选择浅易科学性读物,启发幼儿对科学及大自然产生好奇。如《小威向前冲》、《一颗超级顽固的牙》、《驴小弟变石头》、《鼹鼠与小鸟》。

    六岁,孩子随着生活经验的扩大,这个时期可以给孩子多层面的选择,历史故事、童话、民间故事都很适合这个时期的孩子。除了文学性的书籍外,知识性的图画书,如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等都可扩大孩子阅读的兴趣,延伸其经验。还可选择图文并重,较长的故事。如故事《勇气》、《石头汤》,科学图画书《四季童话》、《找朋友》、《昆虫记》。

    二、跟孩子一起讲故事的方法

    家长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如果能进行亲子互动,通过语言的传达与回应,加强心灵的交流,则更能体现亲子一起讲故事的乐趣,取得更好的效果。以下几种方法供家长参考:

    (一)亲子续编

    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由父母先讲,讲到故事的三分之一或一半之处停下,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讲出下半部分,编出结尾。

    如,故事《聪明的小白兔》。父母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有一天,小白兔听说森林大王老虎生病了,许多动物都去看它。于是,小白兔也准备了一份礼物前去探望。当小白兔来到虎大王居住的洞口时,看见地面上有许多动物的脚印,这是它们探望虎大王时留下的。小白兔仔细观察了这些脚印”,讲到这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知识基础、实际水平,作一些启发性的提问,如“有哪些动物的脚印?这些动物的脚印是朝向哪里的?为什么只有进去洞口的脚印?”“小白兔心里是怎么想的?它又是怎么做的?小白兔为什么突然改变了主意呢?”提问完后,可让孩子思考几分钟,讲讲各种发展情节的想法,然后鼓励孩子挑选自认为最好的一种将故事讲完。在孩子续编故事的过程中,家长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家长要表现出对故事极大的兴趣和期望继续听下去的愿望,鼓励孩子大胆地编完故事。同时要注意听孩子讲述的内容是否丰富,情节是否合乎逻辑,用词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在不影响孩子思维活动的情况下,可及时提醒和指导,使讲述不离开故事开始时的内容,合乎情理地发展下去。当孩子讲完后,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多肯定其优点,以增强其信心。对一些不合理的情节和词句,则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怎样修改,注意培养他们想象的独立性,词语的丰富性。

    续编的故事,可以从文学作品中选,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自编。家长讲述的前半部分不宜太长,要有悬念,为故事的继续发展留下线索,如本故事中动物单向的脚印,伏笔之处含蓄自然,暗示性不可太强,否则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如果是要孩子续编故事,那么家长要选择有可展开想象的发源点和有发散余地的故事。

    家长在提问的过程中,对三岁孩子的提问一般比较浅显,一次只提一个问题,对四岁孩子可提两个问题,对五岁的孩子可以一次连续提三个问题让孩子思考。

    家长可采用多种提问方式:

    1.启发式的提问

    家长若将所提问题置于一种情境和氛围中,如“你能告诉小白兔该怎么做吗?”、“它会想出什么办法呢?”,就能改变孩子消极被动地接受故事的状态,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长的“为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等问题都是启发式的问题。启发式的提问能开启孩子的心智,使孩子乐学好学,并能引导孩子思维步步深入。

    2.开放式的提问

    开放式提问包括判断性问题:“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假设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么帮他?”“假如你是他,你会怎么做?”,这些问题可以引起幼儿根据事物的发展进行想象和推理,这无疑会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这些问题没有现存的答案,不受故事语言和情节的限制,可以为孩子提供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孩子搜寻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对所提问题予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同时,开放式提问将孩子置于一定的角色地位,孩子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与作品角色产生共鸣,受到启发和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

    亲子续编的第二种方式是父母讲故事,引导孩子观察故事画面,讲到关键处停下,由孩子想象,再由父母接着讲,到关键处又由幼儿续编,直至编出合理的情节,到故事结束。

    如外国经典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故事里讲萝丝是一只大大咧咧的母鸡,一天它在农场悠然自得地兜了一个老大的圈子,却不知道后面始终跟着一只垂涎三尺的狐狸。故事悬疑的节奏、富于变化的情节、活灵活现的人物,幽默诙谐,可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让孩子得到快乐:

    这天,母鸡萝丝走出鸡舍去散步。它没有发现,一只狐狸,从后面悄悄跟了上来。

    萝丝穿过农家院子,(此处可提醒幼儿观察院子有什么,重点观察钉耙。讲到这里,可提问:“狐狸扑过来时会发生什么事呢?”让孩子去想象、去讲,孩子讲完后,家长接着往下讲)身后的狐狸扑了上来。可狐狸一脚踩到了钉耙,钉耙一个反弹,狠狠地打到了自己的脸上。

    萝丝经过磨坊时脚钩住了一根线,(讲到这里,让孩子观察这根线连着什么,可提问:“萝丝钩住了一根线,正当狐狸要下手时会怎样呢?”听听孩子的想法,孩子续编完后,家长接着往下讲)狐狸扑来时,上头的一袋面粉正好浇了下来。

    萝丝钻过篱笆,(讲到这里,让孩子观察篱笆的这边有什么,可提问:“狐狸扑过来时又会怎样呢?”让孩子去创编)狐狸扑了上来,可它跌倒在篱笆这边的手推车里。

    萝丝从蜂箱下面走了过去,(讲到这里,可提问:“狐狸扑过来时又会怎样呢?”让孩子大胆地进行表达,孩子讲完后家长接着往下讲)可那辆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了蜂箱,(可在这里停下,提问:“狐狸撞翻了蜂箱又会发生什么事?狐狸最后会怎样?”)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

    萝丝回到鸡舍,正好赶上吃晚饭。

    这个故事主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家长要启发孩子注意观察画面,理清思路,把握好故事结构。引导孩子:(1)有序地观察画面。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里到外,重要的是让孩子了解故事的内在规律,知道故事是按照“人物、地点、事件、结果”的顺序来发展的,使其获得有序思维的经验。如观察农场里有谁?萝丝每经过一个地方都有些什么?(2)抓住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追逐的故事,母鸡萝丝每经过一处,每欲出手的狐狸都会遭一次殃,观察每个情节的主要物体,如钉耙、面粉、手推车、蜂箱等;(3)从主体到细节的渐次深入。故事的主体是母鸡和狐狸,要观察主体的动态和细节,一个迈着碎步神闲气定,一个张牙舞爪却又丑态百出。故事中还有一些细节可让孩子观察,如树上旁观的鸟儿、池塘边的青蛙、拴在稻田里的小羊。通过观察,找出故事之间内在的关联和情节发展的逻辑关系,让孩子去想象,这样,有利于发展孩子思维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二)亲子故事接龙

    父母(或更多的家庭成员参加)和孩子坐在一起,由任意一个人开头讲故事,讲到关键的地方停下,下一个人接着讲,依次循环,也可以每人一句地编故事。三岁的孩子刚刚进行亲子故事接龙时可以是他们比较熟悉的故事,四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是简单的创编故事接龙,五岁的孩子情节可复杂些。

    家长在孩子接龙时,要耐心等待,不要急躁,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在您与孩子进行亲子故事接龙时,可能会遇到孩子想不出来不会讲、不知道如何讲等情况,一定要记住启发和鼓励孩子。因为孩子的续编不仅是思维语言的锻炼,也是自信心的培养,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不要指责、埋怨,多从自身寻找原因,是提问不恰当还是您的情绪不积极,是孩子有心事还是您今天很烦躁,切不可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孩子,要认真、投入、有兴趣地与孩子进行讲故事。父母还应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主动想象的能力。孩子的想象是丰富而大胆的,他们常常会和小兔子说话,把一个小盒子“嘟嘟嘟”当作小汽车,常梦想自己在月亮上荡秋千,在树上画满雪糕……无论孩子的想象有多离奇,父母都要保护孩子的想象,并适时地进行引导。家长应当相信,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就看你如何去利用,怎样去开发。我们今天撒下的种子,不会明天就发芽,但是,只要我们精心养育,就一定会硕果累累。

    (三)亲子画故事

    亲子画故事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愉快的创造活动,它既动手、动口、动脑,又发展了孩子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孩子在动手操作和讲故事中体验到自由创造的乐趣,因此要注意生动性和趣味性。但要注意的是,对三岁的孩子而言,我们要允许他们先绘图后讲故事,而四岁的孩子可以边画边讲故事,五岁的孩子则应培养先讲述后绘画的能力。四、五岁孩子的阶段,家长和孩子可初步确立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一些主要的相关事物,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意愿,进行绘画,再进一步思考、想象,同时,还可以根据故事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充实画面。亲子画故事的构图,只要线条简单、画面清楚、人物活动突出、布局一般合理就行了,那些与故事情节无关的其它背景物体,可以省略。当孩子在讲述故事时,家长要注意倾听,并提醒孩子要注意故事的完整性,对想象丰富、有独特讲述的地方要予以赞赏和鼓励。当孩子思路不清或出现语言错误时,要通过恰到好处的启发、提示,开拓孩子的思路,纠正他的错误。

    (四)换场景讲故事

    由家长先讲故事,然后将故事中的场景或动物、人物给孩子,让孩子换场景讲故事。

    如这个场景中的“夜晚、沙滩、雨中、公园里”,让孩子根据不同的场景讲故事。一位五岁的小朋友与妈妈一起编的不同场景的故事:(1)青蛙在晚上,“青蛙晚上总是不愿意回家,因为最近它多了一个妹妹,晚上爸爸妈妈都不愿意陪它玩...... 它很讨厌妹妹,经常哭,而且声音很大。想着想着,青蛙就一个人走了,它想去一个见不到妹妹的地方。”(2)青蛙在树上,“青蛙到现在还是很害怕,因为那天大雁将它放在树枝上的时候,说青蛙太骄傲了,但是青蛙到现在还不愿下来,它怕更多的人知道。”(3)青蛙在雨天,“青蛙好开心,今天终于下雨了,它一上一下地在池塘里跳舞......突然,它发现蜗牛也在池塘边,于是它邀请蜗牛坐到自己背上一起玩,两个人玩得很开心,有朋友真好。”(4)青蛙在沙滩,“青蛙在热热的沙滩里渴得很难受,这时,它发现一个瓶子,里面有好喝的饮料,青蛙喝了一半之后,想:还是不要喝完吧,估计别人也会口渴的,还是留一点给别人吧。”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积累词汇。孩子的日常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家长善于观察,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捕捉并运用得当,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将外出游玩、散步、或带孩子逛商店等充分与词汇丰富结合起来,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经验融会贯通,运用在新的情景之中,表达他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另外,家长还要为孩子提供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选择交流对象,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他人,使孩子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无拘无束地得到升华。父母要有计划地经常带孩子进行参观,参加旅游等活动,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启发孩子认识自然事物和各种动植物,同时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使其头脑里充满各种事物的形象,孩子在见多识广的情况下,就容易把各种事物的某些特点联系起来进行想象,这是发展孩子想象力的基础。

    (五)给词编故事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词,与孩子一起创编故事。在给词编故事的活动中,家长给孩子的词语表现形式、词语数量要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发展特征而有所不同。比如三~四岁的孩子还不大认识字,且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我们给的词语可以以实物或图片的形式出现,比如“雨伞”,就可以给孩子呈现一把真的雨伞或雨伞的图片。同时,由于三~四岁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才刚刚起步,词语可以少一些,最好不超过两个。

    例如,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给孩子两个词“妈妈”、“布娃娃”。孩子是这样讲的:小菲的妈妈出差了,晚上不能回家陪小菲看电视、睡觉,小菲好孤单呀。外婆说:“小菲,你可以让布娃娃陪你呀!”小菲觉得这个办法挺好的,就抱着布娃娃看电视,抱着布娃娃睡觉,布娃娃变成小菲的妈妈了。

    而五~六岁的孩子已认识了不少字,词汇量明显增多,就可以给3个词,并且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如给孩子“小溪、石头、牛”三个词编故事。下面是一个五岁孩子编的故事:

    有一天,小白兔要过河去看它的外婆。它走啊走,来到小河边,发现河上的桥坏了,怎么过河呢?正在发愁,牛伯伯来了,他说:“小白兔,你要过河呀?那你坐在我的背上,我来驮你过河吧。”于是,小白兔顺利地过河去看外婆了。可是回来的路上又要过河,牛伯伯不在怎么办呢?小白兔动脑筋,终于想出了好办法,它抱了两块石头,先把两块石头垫在河面上,踩在石头上过,到第二块石头时,再扭头把第一块石头挪到下一步的位置上。就这样,走一步,挪一次石头位置,终于过了河,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六)确定主题编故事

    家长可结合生活中发生的事,确定主题让孩子编故事,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很有礼貌地向客人问好,并把玩具给来做客的弟弟玩,等客人走后,可启发孩子用“有礼貌的宝宝”这一主题编故事。

    三、跟孩子讲故事要注意的地方

    (一)谨记讲故事的目的

    家长跟孩子一起讲故事的目的,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为孩子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家长就应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从细节处观察孩子,适时给予恰当的指导。讲故事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方法,家长可充分利用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孩子进行教育,充分挖掘故事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尽管我们为孩子编了这些故事,但是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是无穷尽的,我们所给的只是一种思维方法,家长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孩子实施教育。

    (二)学习生动地讲述故事

    给孩子讲故事大有学问,家长讲故事时的语言、语气、语速要恰当,注意语音标准,语言要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有感染力,能吸引孩子,多用象声字、象形字,必要时还可以手舞足蹈,调动起您的眼睛、眉毛、嘴巴乃至脸上的每寸肌肉,使孩子“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便于孩子受到故事的气氛感染而进入状态等等。

    (三)固定讲故事的时间

    家长可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最好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与孩子一起讲故事,有句名言——“生命最质朴的感受,就是从心底深处涌出强烈的、跃动的、无法压抑的喜悦。”这种喜悦会传染给讲故事的人,把故事讲得更生动,让听故事的人更欢喜。亲子之间互相传递这种喜悦,孩子自然会拥有积极的人生观。只要保证时间,持之以恒,相信您的投入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您的孩子只有三岁左右,那么在初接触时,爸妈一起讲故事的时间最好短些,时间控制在三~五分钟内,让孩子有个适应的过程,之后,就可以根据孩子的注意力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故事的长度。基本上,一篇故事的长度要控制在20分钟以内。当然,如果您的孩子十分投入地沉浸在情节里,多讲一会儿也不碍事;如果发现孩子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了,那就要及时刹车,不要勉强,以免孩子对听故事产生厌倦心理。

    美国童书作家凯特迪卡米洛曾说:“美好的故事就是光明。我希望你已经在这里找到了某种光明和温暖。”让亲子一起讲故事成为每个家庭的固定节目,成为传递亲情的桥梁,让美好的故事伴随着孩子成长,让故事成为孩子童年回忆的重要内容,让孩子的语言得到发展,心灵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

    乘着故事想象的翅膀,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在一个充满智慧之美、幻想之美和童趣之美的世界里尽情地飞翔!

 

2006-2015 xxxxxx 沪ICP备12004465号